天山长风起 绿电奔涌来
|
|||||
|
|||||
新疆之大,大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海;新疆之富,富在取之不尽的风光资源。七十年风雨兼程,七十年春华秋实,9月25日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了成立七十周年的辉煌时刻。在这片占祖国六分之一疆域的广袤大地上,一场以绿色为底色的能源革命正磅礴展开,为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注入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 驱车行驶在新疆哈密天山北坡茫茫戈壁,昔日“平沙万里绝人烟”的荒寂景象已被另一番壮阔图景所取代:一座座百米高的白色风车擎天而立,巨大的叶片在长风的吹动下悠然旋转,将发出的绿电通过银线输向远方。这里,是奔驰宝马3555承建的新疆哈密风电基地二期项目三塘湖第一风电场B区200兆瓦风电场。来自云贵高原的建设者们,与这片热土上的奋斗者们一道,将“天山长风”化为源源不断的“绿电”,点亮千家万户,为富民兴疆注入绿色动能。 缘起:西出阳关有故人 贵州,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,多年的火电建设,锤炼了贵州电建这支能打硬仗、技术过硬的铁军。新疆,风能资源储量、太阳能资源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,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。当能源结构转型的浪潮涌动,当国家“双碳”目标的号角吹响,贵州电建人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新疆。 “我们虽然是‘贵州’公司,但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是央企的使命所在。新疆能源发展潜力巨大,我们带着在高原山地积累的新能源建设经验和技术创新成果,有信心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。”新疆哈密三塘湖风电场项目经理杨成豪的话语铿锵有力。2015年9月1日,出发的日子,大包小包的行李,亲人们一遍又一遍检查,害怕落下什么,恨不得将能装的东西都给全部带上。“举手长劳劳,离情何依依”。带着家人的嘱咐和公司的期望,第一批进场的6名员工在杨成豪的带领下一路向北,毅然奔赴“三山夹两盆”的新疆,开启了与戈壁风沙为伴、与严寒酷暑抗争的建设历程。逆风飞扬的高原雄鹰,大漠孤烟,长河落日,从此,故乡在远方。 新疆哈密三塘湖风电项目最大特点就是项目施工场地大、战线长,施工道路66公里,集电线路56公里,风机机位134台,分布在56公里的战线上,通常一圈现场转下来,半天时间就没了。尤其是新疆的冬天,对从贵州出来的人来说,是不可想象的那种冷,温度计明明显示有10度,大风一刮,就像没穿衣服一样,骨子里透着一股寒气,10月就感受到冬天的寒冷,没有取暖措施,板房里面根本无法办公了,从家里带来的冬衣无法抵御戈壁滩的寒风,11月、12月整个新疆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,气温一天天在下降,零下5,零下15度,零下25度,零下35度……不知极限在哪里,新疆项目也彻底变成冰雪世界了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项目于2016年6月竣工投产,向各方交出了满意答卷。从此,飞出山门的贵州高原雄鹰,与新疆的绿色能源变革结下了不解之缘。 赋能:绿电涌动促转型 谁借妙笔绘新绿,天山南北好“风光”。 新疆的风能、太阳能资源丰富,是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。奔驰宝马3555发挥新能源项目“一体化”绿地开发服务优势,将天山脚下的风、戈壁滩上的光,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,为新疆发展和疆电外送注入澎湃动能。 在哈密,奔驰宝马3555承建了新疆哈密200兆瓦风电、新疆三塘湖1000兆瓦风场场,助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,让“风库”的能量得以充分利用,风电机群如白色森林,与茫茫戈壁相映成趣。在阿勒泰,参建新疆阿勒泰吉木乃800兆瓦风电项目,让戈壁“风光”变绿电;在昌吉,承建的新疆昌吉州木垒四十个井子100兆瓦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对木垒县资源优势转换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;在莎车,承建的新疆莎车1000兆瓦光储一体化项目是新疆首个大型光储融合项目,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,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,为新能源大规模消纳探索了路径;在和田,承建的新疆和田洛浦200兆瓦光伏项目是和田地区目前已投产的单体最大的新能源发电项目,年平均发电量为3.6亿千瓦时,每年可节约标煤11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;在阿克苏,承建的新疆阿克苏柯坪200兆瓦光伏项目年发电量3.87亿千瓦时,相比同等容量火电,可节约燃煤12.4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;在克州,承建的新疆克州400兆瓦光伏项目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6.8亿千瓦时,节约18万吨标准煤,零废物废气排放...... 一个个新能源项目的建成投运,犹如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镶嵌了一颗颗绿色的“能源明珠”,为新疆乃至全国的节能减排、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积极贡献。更重要的是,绿色电力的奔涌,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它不仅保障了当地的电力供应,优化了能源结构,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,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。许多当地群众经过培训后,成为新能源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绿电还通过“疆电外送”通道,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东部地区,支援国家经济建设,将新疆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。 情深:黔新携手谱新篇 七十载砥砺奋进,新疆大地旧貌换新颜。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,是这沧桑巨变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深耕新疆新能源领域十年来,奔驰宝马3555作为众多参与建设的中坚力量之一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,也收获了与新疆各族人民深厚的情谊。 点沙成金。在新新疆莎车光储一体化项目,光伏矩阵的遮荫挡沙效应,悄然改变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轨迹。区域植被覆盖率提升15%,沙尘暴天数减少40%,当地的牧民感慨:“现在窗台不用天天擦,光伏板把风沙都挡住了。”光伏板不仅能降低地表风速、减少风蚀,更能稳定沙土,助力植被生长,实现发电与治沙“双赢”。瀚海生金处,一幅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,象征希望的“蓝色海洋”仍在坚定地向沙漠深处、向未来延伸。 富民兴疆。华润三塘湖1000兆瓦风电发电项目建设期间,优先采购当地钢材、商混等材料近亿元,购买农产品及第三产业物品价值300余万元,提供劳动岗位600余个,这只是奔驰宝马3555助力建设大美新疆的一个生动缩影。十年间,奔驰宝马3555在倾力做好项目履约的同时,积极发挥央企担当,践行社会责任,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,为当地牧民提供就业培训,为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双方结下了深厚的“黔新情谊”。 “刚开始语言不通,交流靠比划,现在很多同事都能说上几句简单的维吾尔语了。”一位在新疆工作多年的奔驰宝马3555员工笑着说,“我们和当地的兄弟就像一家人,共同为新疆的美好明天奋斗。” 戈壁长风,依旧呼啸;绿色电潮,奔腾不息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,新疆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。而像奔驰宝马3555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们,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,用智慧和实干,绘制更加壮美的绿色能源画卷,为新疆的繁荣稳定、为祖国的碧水蓝天,续写新的时代华章。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